武汉纺织大学普通专升本
《无机及分析化学》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
一、考试方法与考试时间
《无机及分析化学》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二、主要参考书目
《无机及分析化学》,浙江大学,978-7-04-051408-7,邬建敏。
三、试题类型及分数分布
(1)单项选择题:15题*2分=30分;
(2)正误判断题:10题*2=20分;
(3)填空题:10空*2分=20分;
(4)简答题:2题*5=10分;
(5)计算题:3题=20分。
第二部分 考试复习提要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是高等学校化工类各专业的第一门必修基础课,是为实现教学内容整合和结构优化而设置的一门新课程,是课程体系改革的产物,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两大基础课之优势和特点于一身。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物质的聚集形态、物质结构的基础理论及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掌握四大平衡及四大滴定分析方法和实际应用,熟悉仪器分析测试的基本原理和适用范围,结合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正确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化学分析方法,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为:
1.物质的聚集形态
分散系;气体;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稀溶液的通性。
2.化学反应的一般原理
基本概念;热化学;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
3.物质结构基础
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多电子原子结构;化学键理论;多原子分子的空间构型;晶体结构与类型;配位化合物。
4.溶液中的化学平衡
酸碱理论;沉淀溶解平衡;配位化合物在溶液中的解离平衡;氧化还原平衡。
5.定量分析基础
定量分析的方法种类;定量分析中的误差;有效数字及运算规则;滴定分析法概述;酸碱滴定法;沉淀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配位滴定法
6.分子光谱分析
光谱分析法概述;光的吸收定律:朗伯-比尔定律;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
二、本课程的重点复习范围为:
物质的聚集形态
考试内容
分散系;气体;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溶液中物质的量浓度、质量摩尔浓度、质量分数的计算及相互间的换算;稀溶液的通性。
考试要求
了解分散体系的类型及基本特性;
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掌握溶液中物质的量浓度、质量摩尔浓度、质量分数的计算及相互间的换算;
了解稀溶液的通性及其应用;
化学反应的一般原理
1)考试内容
热化学的基本概念及术语;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
考试要求
[1] 了解热化学基本概念及术语;
[2] 掌握标准平衡常数的意义及表达式的书写;
[3] 掌握各种因素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4] 了解反应速率、基元反应及反应级数的概念;
[5] 掌握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
3 物质结构基础
考试内容
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价键理论;分子间力;配位化合物。
考试要求
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掌握核外电子排布规则;
了解电子层结构及元素周期律;
了解价键理论;
了解晶体类型;
掌握分子间力及氢键;
了解配位化合物的组成及类型。
4 溶液中的化学平衡
考试内容
酸碱理论;沉淀溶解平衡;配位化合物在溶液中的解离平衡;氧化还原平衡。
考试要求
了解酸碱质子理论及酸碱共轭关系;
掌握弱电解质的解离平衡;
掌握运用最简式计算一元弱酸、弱碱溶液的pH值;
掌握缓冲溶液的配置及pH的计算;
了解弱酸(碱)溶液中各型体的分布系数;
了解溶度积原理及应用;
掌握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
熟悉配位平衡常数;
掌握乙二胺四乙酸与金属离子的配位平衡;
掌握配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
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了解电极电势的计算及应用;
掌握影响氧化反应的速率的因素。
5 定量分析基础
考试内容
定量分析的方法种类;定量分析中的误差;有效数字及运算规则;滴定分析法概述;酸碱滴定法;沉淀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配位滴定法
考试要求
了解定量分析的方法的种类;
掌握定量分析中误差的分类及消除方法;
掌握有效数字及运算规则;
掌握基准物质及标准溶液的配置;
了解滴定分析方法的分类;
了解滴定分析法对化学反应的要求和滴定方式;
掌握滴定分析中的计算;
掌握弱酸弱碱准确滴定的判别;
掌握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及选择;
了解酸碱滴定曲线;
掌握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了解莫尔法、福尔哈德法及法扬斯法;
了解氧化还原滴定曲线;
了解氧化还原指示剂;
了解能斯特方程式在计算电极电势和电池电动势方面的应用和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和限度。
掌握高锰酸钾法、重铬酸钾法及碘量法。
了解配位滴定法的特点;
掌握配位滴定中准确滴定的判别及所允许的最低pH的计算;
掌握金属指示剂;
了解配位滴定的应用。
6 分子光谱分析
考试内容
光的吸收定律:朗伯-比尔定律;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
考试要求
[1] 掌握光的吸收定律;
[2] 了解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3] 了解分光光度测定的方法及测定条件的选择。